济源种何以种天下 ——“种业振兴看河南”系列报道之三
2023-05-23 17:12:11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本报记者 刘晓波

“河南最大的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国家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这些名扬天下的招牌,都汇聚在济源。

从豫西北一隅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人们不禁要问,济源种何以种天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9日,阳光和煦,济源坡头镇郝山村白菜制种基地里,黄色的菜花吸引了不少蜜蜂授粉,白菜结荚,6月初就可以收籽。

济源多山地,素有“七山二岭一分川”之称。沟沟坎坎种庄稼产量上不去,更卖不上价,却为蔬菜制种提供了天然屏障。

“蔬菜制种最关键的是确保种子的纯度,在种植过程中,每个品种之间至少要间隔2公里,才能避免花期串粉,济源沟沟坎坎是得天独厚的自然隔离,成为蔬菜制种的先天优势。”济源农科院蔬菜室主任闫妞说。

培育一粒新品种子,要经历培育、繁殖、推广三个环节。育种专家手里有好品种,不经过繁种,没有足够数量的种子就没有办法进行市场推广。郝山村的种农主要承担的就是繁种这一环。

2001年以来,郝山村依托全国蔬菜制种行业的龙头企业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大力发展白菜、甘蓝等蔬菜制种产业。

村民郝福喜今年种了4亩甘蓝、4亩白菜。1亩甘蓝可生产菜籽200斤左右,亩收益在万元左右,白菜亩收入可达6000元,8亩地保守收入在5万元以上。目前全村蔬菜制种面积稳定在500余亩,年订单收入超过300万元。

原本“靠天收”的“低产田”“百元田”,变成了“聚宝盆”“万元田”,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了济源制种面积不断扩大。

面积扩大了,质量如何保证?

制种,乍一听,有点像“来料加工”,但实则在生产过程中,济源借助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蔬菜项目和市农科院技术支撑,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革命,就是让所有的“麻烦”都留在制种环节。

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丹说,公司建立了中试基地,像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机械化移栽定植和采收技术都是经过成熟试验后再向老百姓推广。

“种子交给老百姓繁种后,公司派驻的技术员吃住在基地,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把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落实到育苗、整地、定植、植保、采收、精选等种子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李丹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的甘蓝制种基地原本不在济源,苦于好品种生产不出好种子,辗转落户济源,经过绿茵公司技术人员的花期调控技术改良,种子产量从亩产十几公斤跃升到80公斤。

“农科系统负责培训制种公司的技术人员、制种大户等,气象局负责气象跟踪,企业专注于整体订单运营,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济源制种基地逐渐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闫妞说。

济源还在全国首创蔬菜制种特色保险,承担农户70%的保费,对因为自然灾害减产、绝收的给予每亩600—2000元不等的补偿。

凭借先天的地利和不断完善的配套服务,如今济源蔬菜良种繁育面积达4.9万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年产各类蔬菜种子360万公斤,其中白菜、甘蓝、萝卜种子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2.2%。

不仅如此,济源在育种上还在下一盘大棋——引进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洋葱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泰山学者”吴雄研究员,筹备建立洋葱育种分子实验室,开展洋葱杂交育种研发,填补国内空白。

一颗种子,早已突破地域的限制,焕发蓬勃生命力。

专家点评

合力推动济源蔬菜制种

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志勇

农业要发展,种源是关键。制种技术和优质良种是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种子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品种的质量和生命力,而且关系到农民的效益、育种单位和推广单位的声誉。优质商品种子的生产是品种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源是全国重要的大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制种基地,约占全国十字花科蔬菜制种面积的1/3。济源特有的自然优势为蔬菜杂交制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冬春光温适宜、昼夜温差大减轻了病害,种子商品性高,种子收获期雨水少、光照充足利于成熟,多为红、黄黏壤土和密布山区供水网,为蔬菜制种提供高产条件。济源高度重视制种产业发展,出台了《济源

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蔬菜保险方面有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蔬菜专项为济源制种基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共同助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组在蔬菜制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等技术方面进行指导和培训,实现良种和良法相结合,为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强化蔬菜种业科技创新,推动济源蔬菜制种产业健康发展,提升我省十字花科蔬菜制种标准化技术生产水平,全面提高优良种子繁育产量和质量,增加基地群众制种收益,全面巩固和提升我省在全国蔬菜制种行业龙头地位,促进我省蔬菜制种产业更加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刘晓波 整理)

责任编辑:刘循源
责任编辑:hN_2326